
*本文来源于【宁波人才】采访报道
中间为一临云科技有限公司CEO覃龙
“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,平均需要10到15年,投入数十亿美元,而进入临床阶段的药物最终获批概率还不到10%。”在宁波一临云科技的办公室里,覃龙说起制药行业的“残酷数据”时,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。
对他而言,这不是行业里无关痛痒的冰冷统计,而是一场分秒必争的生命赛跑。临床试验多耽误一天,药企的成本就增加数十万美元,可比这更沉重的是,无数患者还在等待中,期盼着新的治疗希望……
一场被“纸质时代”拖慢的医疗革命扎根临床研究领域近20年,覃龙亲历了中国医药研发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转型的艰难历程。过去,临床试验高度依赖人工操作:研究人员需在纸质病历上手写记录,再逐条录入电脑系统,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。一份报告漏传、一个数据填错,都可能让整个项目陷入停滞。
用药分配、库存管理也靠人抱着账本核对,流程多、风险大。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,像无形的壁垒,严重拖慢新药上市的进程。
展开剩余73%创业前,覃龙在国际制药公司担任生物统计师,他亲眼看到国外同行通过先进的数字化工具,实现高效精准的临床管理。他开始思考:是否可以在学习国际经验的基础上,把新技术引入临床研究,建立完全自主研发的智能系统平台。
来宁波,为“加速”找对土壤2020年,覃龙联合多位业内资深专家,创立了一临云科技。他们的目标很明确:用AI和数字化手段重构临床研究全流程,让新药研发加快速度、降本增效。
覃龙与宁波缘分,源于一次前湾新区的“双招双引”推介会,通过招商人员详细专业的介绍,了解到宁波前湾新区正在大力引进人工智能与数字医疗项目,还推出“资本引才”政策,全力托举高科技企业。
他很心动,就带着团队来考察,没想到迎接他的不只是政策红利,还有这座城市对人才的全方位“礼遇”:政府工作人员把每一项扶持政策都讲得明明白白,办公场地选址全程帮着对接,还主动牵线本地药企和投资机构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他们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布局了解,甚至比他这个“业内人士”还透彻。
“宁波是让我们安心做实事的地方。”很快,他下定决心,把总部迁到了宁波。
在宁波,驶入发展“快车道”2025年2月,公司开发的AI模型在阿里云天池实验室打榜赛中荣获第一名。这个模型可以自动从海量临床试验报告中“抓”关键信息——原本需要2小时才能做完的事,如今仅用5分钟即可完成,还几乎不出错,数据处理效率一下子提了上来。
同年4月,覃龙带着项目参加“AI宁波”首届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大赛,又捧回了一等奖。这份成绩不仅让公司拿到了政策支持,也让“一临云”的名字,走进了更多宁波企业的视野。之后,公司还入选“浙江种子独角兽企业TOP100”。
覃龙参加“AI 宁波”首届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大赛
最让他暖心的,是宁波对人才的重视,不仅体现在政策资金支持,而且还用贴心服务帮助解决企业实际问题。当团队面临AI高端人才短缺时,政府主动搭建全球引才网络,帮助联系哈佛、牛津、剑桥等世界顶尖高校的博士;面试过程中,还专门安排翻译人员陪同。
靠着这些支持,一临云的发展按下了“快进键”,在宁波迅速组建起一支高水平的技术团队,一门心思打磨更智能、更高效的临床研究平台。截至目前,一临云已服务约200家创新药企及相关机构,累计完成项目数百个,业务覆盖1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“宁波给了我们成长的底气,我们也希望能反哺这座城市的生物医药产业。”下一步,他计划深化与浙江、宁波的高校合作,建立“医+技”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,推动产教融合,让更多年轻人加入这场“加速新药研发”的事业。
在他看来,这不仅是一份热爱的事业,也让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。“人的一生,如果做的事情对社会有巨大价值,同时能实现自己的梦想,为什么不拼尽全力去做呢?”
在一临云科技的办公室里,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。屏幕前,工程师们正专注调试系统、调试算法,只为让流程再快一点。这些专注的身影背后,藏着他们共同的心愿:把新药早点送到患者手上,让阳光更快照进等待的时光……
发布于:中国香港垒富配资-炒股配资在线-免费配资网站-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