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江淮河汉”,《孟子・滕文公》中这四字铿锵,将汉水与长江、黄河、淮河并列为孕育华夏的血脉之河。若拨开历史的云烟审视这条河流,便会发现它绝非“长江支流”能定义——它是刻满文明密码的史诗长卷,是滋养王朝兴衰的生命之泉,更是流淌在中华民族基因里的“父亲河”。
汉江,古名沔水,襄阳以下又称襄河。“沔” 字自带水光潋滟的意涵,既有河水充盈的浩渺,亦含星光映波的璀璨。辞书谓其为引申义,然追溯汉水源头,方知此字本是山河的原生烙印。
古汉水有二源,皆出自嶓冢山,且同以漾水、沮水、玉带河(南水)为源流。其一在甘肃天水,为西汉水之源。《山海经・西山经》载:“西山又西三百二十里,曰嶓冢山,汉水出焉,而东南流注入沔。”《华阳国志》亦云:“西源出龙西县嶓冢山,会白水经葭荫入汉,始源曰沔。” 诸水交汇处,河面骤然开阔,碧波连天如星汉落人间,“沔” 之名便由此诞生。其二在陕西宁强,为今汉水之源。史载 “汉水流经陕西沔阳县,称沔水”,沮水在沔县新铺疙瘩寺附近汇入,形成 “沔” 的又一处印记。
展开剩余86%是先有沔水还是先有沔县?如今已难考证,但可确定的是,东西两源在此交汇时,“沔” 的意象便深深烙进了这片土地 —— 人居沔水之北,故有沔阳;河流过此,故为沔水。更令人称奇的是,当汉水千里奔涌至长江入口时,竟重现了 “漾、沮、玉带三河汇沔” 的奇观,泽国茫茫如源头复刻。从上游的沔县,到中游的沔州,再到下游的沔阳州,地名的辗转相承,绝非自然巧合,而是对大禹治水功绩的千年缅怀。
《尚书・禹贡》中 “嶓冢导漾,东出为汉” 的记载,揭开了这段往事的面纱。正是大禹 “导漾入沔,导沔入江”,才驯服了桀骜的洪水,在汉水流域开辟出三大粮仓:上游的汉中谷地,沃野千里;中游的南阳盆地,五谷丰登;下游的江汉平原,鱼米飘香。至今,甘肃天水禹王宫、陕西沔县禹王宫、武汉龟山禹王宫仍静静矗立,殿宇飞檐间,皆是对这位治水英雄的永恒致敬。
北魏郦道元著《水经注・沔水》,竟以 “沔” 统摄汉水,甚至将汉口至入海口的长江段也称作 “沔”,足见大禹治沔的记忆,早已刻进古人的地理认知。只是时光流转,“沔” 字渐成历史:上游的沔县改为 “勉县”,下游的沔阳易名 “仙桃”。今年六月,我登上汉阳龟山禹功矶,凭吊南宋绍兴年间始建的禹稷行宫 —— 巨石临江,江水滔滔,仿佛仍在诉说大禹的神功,只是知晓 “沔” 字深意的人,已越来越少。
汉江之所以称 “汉”,藏着秦楚两国与“天汉” 的不解之缘。那片横跨陕甘的流域,曾见证两个王朝的崛起,也让 “地上汉水”与“天上银河”的意象,交织成华夏文明的璀璨经纬。
秦人的先祖,最早在古汉水之源繁衍生息。《史记・秦本纪》记载:西周时,伯益后人非子在犬丘(今甘肃礼县一带)养马,因 “马大蕃衍” 获周孝王赏识,封于秦谷,为附庸之君。此后,秦仲击西戎身亡,其子秦庄公率周室援军复仇,复犬丘后被封西垂大夫;秦襄公更因护驾周平王东迁洛阳有功,正式跻身诸侯之列。秦邑(今甘肃天水清水县)与犬丘,作为秦国最早的两座都城,距嶓冢山仅九十余里——西汉水自西而来,在此汇入十余条溪流,水势浩渺如银带。
每至秋夜,秦人抬头可见“星汉灿烂”,低头便是 “星河摇曳”,天上银河与地上汉水,皆呈东南流向,宛若天地对称的奇观。秦襄公奉少昊之神,作西畤祀白帝,更将这条河视作“天瑞”,称其“天水”“天汉”;他们还以善织的女祖命名天河西侧最亮的星,这便是 “织女星” 与犬丘乞巧节的起源。西汉水不仅是秦人的 “龙吟之水”,更是一条流淌的诗河 ——《诗经・秦风》十篇中,有六篇诞生于此,其中《蒹葭》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” 的咏叹,或许正是牛郎织女传说的最早雏形。
而在汉水中游,楚国的先祖正沿着丹水与汉水南行,踏出“荜路蓝缕,以启山林”的征程。《史记・楚世家》载:鬻熊事周文王,其子熊丽、孙熊狂、曾孙熊绎,至周成王时 “封于楚蛮,封以子男之田,姓芈氏,居丹阳”。丹阳的位置曾众说纷纭,直至1997年丹淅之会(今河南淅川一带)发现两百余座楚墓,出土八千余件青铜文物,楚国始封之郢才尘埃落定——这片南阳盆地,古称“汉地”,对应天上银河,申国故地与天汉意象,在此完美交融。
公元前688年,楚文王灭申国,沔水自此正式得名 “汉水——“天汉之水”与“汉地之水”,终于合二为一。更神奇的是,汉水四大支流(丹江、金钱河、堵河、唐白河),皆在淅川丹阳附近注入干流,楚人视此为 “上天加持”,天河文化也在此兴起:他们将织女星演绎为商王盘庚之女妣隹,传说她与楚祖季连相恋生子,因触犯天条被贬荆莽,这段故事至今仍在丹淅流域流传。2002年七夕,我曾到郧西金钱湖畔采风,渔火与星光映在水中,仿佛还能看见三千年前熊绎、熊艾提着烛火灯笼,沿“天路” 跋涉的身影,遂作《天街》《天路》二诗,记此幽思。
汉水真正盛名于世,始于大汉王朝的横空出世。那条穿越秦岭与大巴山的河流,在汉中谷地流淌近二百八十里,滋养出占谷地面积 85% 的沃土 ——这里不仅是刘邦的龙兴之地,更成了“汉帝国” 与“汉文化”的源头。
公元前 206年,西楚霸王项羽分封诸侯,刘邦被封为 “汉王”,辖汉中与巴蜀,都南郑(今陕西汉中)。起初刘邦郁郁寡欢,认为此地偏远,张良却道:“汉,美名矣!”这一句点醒了他——“汉” 既是天汉对应的祥瑞之地,亦是汉水滋润的膏腴之土。果不其然,数月后刘邦 “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”,数年后便一统天下,高唱 “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加海内兮归故乡”,开启了四百年大汉基业。
汉帝国的荣光,深深烙在汉水流域:“犯我大汉者,虽远必诛” 的豪情,源于这片土地的底气;东汉刘秀在南阳振臂一呼,呼出云台二十八宿中的十一位功臣,续写两百年汉室江山,汉水支流唐白河至今仍流淌着 “南都帝乡” 的记忆。三国时,刘备与诸葛亮在隆中对,以汉中为枢纽勾勒 “兴复汉室” 蓝图 —— 刘邦据此成帝业,楚国据此成霸业,可惜项羽不识此地价值,刘备虽借荆州、据巴蜀、拔汉中,却因大意失荆州,最终让诸葛亮六出祁山成了悲壮的绝唱。诸葛亮在汉水之源沔阳旧城留下的遗踪,元末陈友谅在沔阳旧城竖起的 “大汉” 旗帜,都是汉水与“汉”字的不解羁绊。
更令人唏嘘的是,陈友谅之子陈理在武昌大汉王城降明后,被朱元璋封为归德侯,后流放高丽——他将汉江汉城的乡愁带至异邦。如今朝鲜半岛的汉江与汉城,是对陈友谅故乡的追忆,还是对大汉帝国的遥念?答案或许已湮没在历史长河,但汉水与 “汉” 文化的影响力,早已跨越山海。
在陆路交通闭塞的古代,汉水以“黄金水道”之名,串联起南北东西,成为漕运与茶道的命脉。它不仅是物资运输的通道,更是文明交流的纽带,在褒斜古道的险峻与襄阳古城的风云中,书写了数千年的繁华。
江汉漕运,以“江”(长江)为名,实则以“汉”为核——这源于历代都城的位置与汉水“北南贯通”的独特优势。秦汉唐都长安,北宋都开封,元明清都北京,皆在汉水漕运线上;即便长江流域的物资,也需经汉口转至汉水,再输往京畿与边疆。漕运始于秦汉,盛于隋唐:关中粮荒时,江汉平原与天府之国的粮食经汉水北上,维系京畿稳定;安史之乱中,隋唐大运河受阻,唐肃宗平叛全靠江汉漕运维系国运。
南宋以后,随着京杭大运河贯通,江汉漕运渐衰,但取而代之的 “中俄万里茶道”,让汉水再现辉煌。茶马古道有两条主线:一条在云贵青藏,另一条便在汉水流域——它始于福建武夷山(后延至湖北羊楼洞),晋陕茶商用特制木箱装茶,经汉口溯汉水而上,至襄阳樊城换小船,再经唐白河至赊店,转陆路经洛阳、张家口、恰克图,最终抵达圣彼得堡。这条茶道不仅输送茶叶,更承载着文化与贸易的交流。
汉水的繁华,在“南船北马”的节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:上游的褒斜古道,以工程奇迹让秦岭变通途,使汉中成为秦汉内陆航运中心;中游的襄阳古城,作为江汉漕运与万里茶道的中枢,曾是大唐仅次于长安的繁华城邑——襄城依山临水,藏着悠久的文化记忆;樊城临江而建的二十二个码头、十八座商行,见证过 “货船绵延如织,马蹄声震街巷” 的盛景。
襄阳不仅是商埠,更是军事重镇。宋元襄阳攻防战历时六年,“襄阳在则南宋存,襄阳失则大宋亡”,汉水的波涛,曾见证过一个王朝的兴衰,也让这条黄金水道,多了几分悲壮的历史厚重。
当火车、高铁、海运渐成主流,汉水并未沉寂,而是以“南水北调” 的全新姿态,完成了浴火重生。它从“滋养一方”的母亲河,变成了“润泽北方”的生命之泉,在新时代续写着奉献的传奇。
下游湖北沔阳境内的东荆河、杜家台分蓄洪工程,驯服了汉水的野性,让江汉平原免于水患;而真正改变汉水命运的,是丹江口水库的建成。1974年,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完工,坝高162米,总库容174亿立方米;2013年二期工程竣工,坝高增至176米,库容达290亿立方米,库区淹没丹江口、郧县、淅川等沿线区域,形成面积1022平方公里的 “亚洲天池”。
2014年12月12日,丹江口水库正式向北调水——淅川陶岔渠首海拔147米,北京团结湖海拔49米,一江清水顺势北上。至2025年8月,累计调水近800亿立方米,滋养河南、河北、天津、北京四省市的26座大中城市、200多个县(区):北京城区 80%的供水、天津与雄安新区 100% 的供水,皆来自汉水;北京地下水位九年上升13米,华北平原的麦浪里,跳动着汉水的波光。
2002年7月,我参与南水北调移民工作,曾在丹江口水库小住。白日乘快艇溯汉水游安阳、缘丹江访淅川,远山如黛,鸥鸟翔集,两座丹阳古郢与一座安阳古镇已沉于水底;夜晚泛舟湖上,水天一色,星汉入波,遂作《天池月》一诗:“高峡高坝托起倒影蓝天的亚洲天池…… 盛世的月华,随着北调的一江清水,同时摇曳在北京的团结湖,摇曳在河南河北天津,麦浪起伏大豆摇铃的祥和里。”
那轮天池的月亮,就是汉江的月亮。它曾照过大禹治水的舟楫,照过秦楚古都的宫阙,照过漕运船上的茶箱,如今又照在北方百姓的庭院里。汉水,这条流过我家门口的河流,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 “父亲河”,更是华夏文明的血脉,它奔涌万古,从未停歇,永远流淌在民族的记忆深处。
发布于:河南省垒富配资-炒股配资在线-免费配资网站-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