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【1】钱之为体,有乾有坤。
内则其方,外则其圆。
其积如山,其流如川。【心得感悟】
这开篇之句,便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钱的形态与特性。钱的内方外圆,恰似世间万物的阴阳两面,既蕴含着规则与秩序,又暗示着变通与圆滑。其积累之多可如山岳般厚重,流动之速又如江河般湍急。然而,在这看似客观的描述背后,却隐藏着人们对金钱过度追求的欲望。人们往往只看到了钱的外在价值,却忽略了其内在的本质和意义。
图片
【2】动静有时,行藏有节。
市井便易,不患耗损。
难朽象寿,不匮象道;
故能长久,为世神宝。【心得感悟】
金钱的运动似乎有着自己的规律和节奏,它在市井之中流通便捷,且不易损耗,仿佛拥有着永恒的生命力和无尽的财富源泉。正因如此,它被人们奉为“神宝”,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目标。然而,这种对金钱的盲目崇拜,却使得人们逐渐迷失了自我,忘记了真正的价值所在。
图片
【3】亲爱如兄,字曰'孔方’。
失之则贫弱,得之则富强。
无翼而飞,无足而走。
解严毅之颜,开难发之口。【心得感悟】
鲁褒将钱亲切地称为“孔方兄”,形象地揭示了金钱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。在现实生活中,金钱的确具有巨大的力量,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,让人从贫弱走向富强。它无需借助翅膀便能自由飞翔,无需依靠双脚便能四处奔走,能够化解人们严肃的面容,让难以启齿的话语变得轻而易举。然而,这种力量也容易让人陷入贪婪和欲望的深渊,为了获取金钱而不择手段。
图片
【4】钱多者处前,钱少者居后。
处前者为君长,在后者为臣仆。
君长者丰衍而有余,臣仆者穷竭而不足。【心得感悟】
这深刻地描绘了拜金社会中人们因金钱的多寡而形成的等级差异。在这个以金钱为衡量标准的世界里,财富的多少决定了一个人的地位和权力。钱多的人高高在上,享受着荣华富贵,成为众人敬仰的对象;钱少的人则只能卑微地生活在社会底层,为了生计而苦苦挣扎。这种贫富悬殊的现象,不仅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和不公,也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。图片
【5】
钱之为言泉也!
百姓日用,其源不匮。
无远不往,无深不至。
京邑衣冠,疲劳讲肄;
厌闻清谈,对之睡寐;
见我家兄,莫不惊视。
钱之所祐,吉无不利。
何必读书,然后富贵。【心得感悟】
鲁褒将钱比作永不枯竭的泉水,强调了金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。它无所不在,无所不能,无论是繁华的京城还是偏远的乡村,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普通百姓,都离不开金钱。人们为了追求金钱,不惜放弃对知识和精神的追求,认为只要拥有了财富,就能获得一切。这种功利主义的思想,使得社会风气日益浮躁,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空虚。
图片
【6】子夏云:'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’
吾以死生无命,富贵在钱。
何以明之?
钱能转祸为福,因败为成,
危者得安,死者得生。
性命长短,相禄贵贱,
皆在乎钱,天何与焉?【心得感悟】
鲁褒在此对传统的天命观提出了质疑,他认为生死和富贵并非由天命决定,而是取决于金钱。在他看来,金钱具有神奇的力量,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,让人从困境中走出,获得成功和幸福。然而,这种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,但也过于片面和极端。它忽略了人的努力、品德和智慧等因素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,将一切都归结于金钱,无疑是对人性的一种贬低。
图片
【7】故曰:'君无财,则士不来;军无赏,则士不往。’
谚曰:'官无中人,不如归田’。
虽有中人,而无家兄,
何异无足而欲行,无翼而欲翔!【心得感悟】
这句话进一步揭示了金钱在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性。在政治领域,君主没有财富就无法招揽贤才,军队没有赏赐就无法激励士兵作战;在官场中,如果没有金钱的支持,即使有中间人帮忙,也难以有所作为。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,人们为了追求权力和地位,不惜一切代价地追逐金钱。《钱神论》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生动的语言,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拜金主义的众生相。它让我们看到了金钱的力量和诱惑,也让我们意识到了拜金主义的危害和荒谬。在当今社会,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,但拜金主义的思潮依然存在。许多人仍然将金钱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,为了获取财富而不择手段,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、健康和家庭。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发展和幸福,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。图片
因此,我们有必要从《钱神论》中汲取智慧,反思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。我们应该认识到,金钱虽然重要,但它并不是万能的。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物质的享受,更在于精神的追求和自我实现。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,合理地对待金钱,不被金钱所奴役,而是要让金钱为我们的生活服务。同时,我们也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和文化建设,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,让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,不忘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和内心的安宁。 总之,《钱神论》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重要现实意义的千古妙文。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,揭示了拜金主义的真相和危害,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审视自我和社会的镜子。在当今时代,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篇文章所传达的思想,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,努力构建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和幸福。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垒富配资-炒股配资在线-免费配资网站-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